首页

国内女王调贱奴视

时间:2025-05-26 03:11:43 作者:东莞警方通报男子别车后用球杆砸挡风玻璃:刑拘 浏览量:26800

  |天天学习|在历史长河中,中欧之间有着诸多文明交流互鉴: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中国瓷器之美影响了欧洲艺术风格的演变;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法国传教士白晋等人给中国带来了欧洲在天文学、数学、地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如今,随着经贸合作不断加深、人文交流日益密切,中欧继续书写着友好交往的佳话。《天天学习》与您一起了解三件珍贵物品背后的中欧友好故事。

  一件珍贵国礼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有这样一本书——它牛皮封面、飘口烫金、染纹纸环衬、书口刷红,代表着法国启蒙时期书籍装帧的典型特征,记载的内容却是2000多年前中国先哲的文化思想。

  这本书就是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法国期间收到的一件国礼——《论语导读》。

  法国总统马克龙将书赠送给习主席时,轻轻翻开棕色封面,介绍道:“这本书是1688年出版的,是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

  习主席对马克龙总统说:“这个礼物很珍贵,我要把它带回去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论语》,早在17世纪就已传入欧洲。1687年,《论语》在西方的第一个拉丁文译本《中国哲学家孔子》在法国巴黎出版。其后,法国东方学家贝尼耶在拉丁文译本的基础上进行法语编译,完成了《论语导读》一书。

  “孔子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伏尔泰等人,为法国的启蒙运动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迪。”马克龙总统这样评价中华文化在法国的影响力。

  从18世纪法国兴起“中国热”,到100多年前一群中国有志青年远赴法国,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与良方,再到建交60年来中法相知相交、携手同行……中法虽远隔万里,却始终彼此欣赏和借鉴对方的文化。

  这件珍贵国礼是中法、中欧文化交流的有力见证,也为全球化时代各国如何对待不同文明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块特别的纪念牌

  在塞尔维亚东北部,有一座名叫斯梅代雷沃的小城。这座小城因一座百年钢厂与遥远的中国联系在了一起。

  位于这里的斯梅代雷沃钢厂,曾是塞尔维亚唯一一家国有钢铁厂,鼎盛时期贡献了斯梅代雷沃市40%的财政收入,被誉为“塞尔维亚的骄傲”。

  进入新世纪之后,因竞争加剧、经营不善,这家钢厂连年亏损,濒临破产。该厂的老员工德扬·东契奇曾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那时,每天清晨他和工友们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远眺厂里的烟囱是否冒烟,如果冒烟就意味着当天会开工,这样他们的生计就有了着落。

  2015年,中国同塞尔维亚签署政府间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次年,斯梅代雷沃钢厂迎来转机——一家中国企业接手斯梅代雷沃钢厂,正式组建河钢塞尔维亚公司。

  2016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塞尔维亚期间,特地来到斯梅代雷沃钢厂参观。工人们用自己生产出的钢材为习主席“定制”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斯梅代雷沃钢厂剪影纪念牌。纪念牌上刻有炼钢高炉、排气烟囱、加工车间等的轮廓剪影。

  在斯梅代雷沃钢厂,习近平主席真诚地说:“我们承诺的事情,包括引进先进技术、开拓更广阔市场、保障当地就业、惠及广大民生,一定要做到。”

  选派技术骨干从中国赶赴斯梅代雷沃,对钢铁厂进行设备维修及系统改造,邀请塞方经营管理团队和生产技术骨干到中国交流培训……中企接手斯梅代雷沃钢厂仅数月后,钢厂的月产量就从原来的6万吨提高到12.9万吨,钢厂实现了扭亏为盈,并始终保持高产状态。

  如今,斯梅代雷沃市的人口已从10万增长到12万,算上工厂员工和家属,以及为河钢塞钢提供配套服务企业的员工,河钢塞钢直接关系着斯梅代雷沃市三分之一市民的生活。

  来自中国的希望,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发展动力。“一座钢厂,幸福了一座城市。”当地百姓这样评价。

  一封饱含希冀的复信

  在匈中双语学校校长埃尔戴伊·茹饶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张珍贵照片。

  2009年10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对匈牙利进行正式访问期间,专程来到匈中双语学校考察,向学校赠送教材和教学设备,并与学校师生合影。

  “习近平主席一到学校,看到迎接他的孩子们,就关心大家冷不冷,并让老师和孩子们赶紧到室内去,这个细节令全校师生非常感动,至今难忘。”埃尔戴伊对那次访问记忆深刻。

  十多年后,一次跨越山海的书信往来,再次让匈中双语学校备受关注。

  2023年春节前夕,在匈中双语学校老师的鼓励下,瓦拉加和伊莫瑞代表全校学生致信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教授,讲述了她们在校学习中文12年的感受,表达了将来到中国上大学、为匈中友好作贡献的愿望。

  很快,她们收到了习主席的复信。在复信中,习主席回忆起2009年在匈中双语学校同师生们交流的情景,并鼓励匈牙利青少年更多了解中国,做传承发展中匈友好事业的使者。

  如今,瓦拉加和伊莫瑞都已成为首都师范大学学生。成立20年来,匈中双语学校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如瓦拉加和伊莫瑞这样的优秀学生,成为两国青少年沟通交流的友谊平台。

  中文教育、人文交流已经成为中匈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匈两国人民越是互相了解,越频繁走动,两国友好的基础就越坚实,合作空间也会更加广阔。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孟利铮

  视 觉丨张紫曦

  校 对丨孙晓媛 王卓婕 宋春燕 梁雅琴 闫田田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编辑:梁异】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专家学者齐聚山东济南 共探生命科技与临床诊疗融合发展

其中,青年人的加入,为该地“研学热”再添一把火。60多个扎根在村的“合伙人”和新经济项目、300多位来村的“青年共创伙伴”、500多位短期驻留的“数字游民”,带动城市多元业态在乡村扎根,赋予研学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台太鲁阁号列车事故发生两年多 车厢内仍有骨骸及遗留物

在侨乡莆田,婚嫁、满月、做寿、丧葬等人生大事都少不了一碗卤面,大大小小的卤面店更是随处可见。因此,莆田也有了“卤面之城”的美誉。

福建泉州推出“洛水仙山宴” 尽显“侨”滋味

7月21日下午,展演开幕式在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厅盛大开启,线上多平台同步直播。开幕式主持人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鞠萍担纲,她与在场师生共同唱响《我和我的祖国》。在为期两天的展演中,来自全国各地的78支校园合唱团分为小学、中学、大学、教师和班级组5个组别,以不同的演唱和表演形式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合唱盛宴。

中国西南地区民族文化元素惊艳柬埔寨民众

国家发改委:中国有充足政策空间和丰富政策储备

“各行各业的产品设计师们太卷了,只能迎头赶上。现在,我们店铺在售的露营产品有3000多款,新品的生产速度和老款的淘汰速度还在不断加快。”义乌某户外用品公司负责人朱悦来说,这几年露营特别火,不少长期合作的采购商都加大了订货量。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